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

2025/9 第四週 美國小說 書籍暢銷榜選書

 


這週終於有時間整理小說的暢銷榜選書了🎉🎉 從丹布朗到匡靈秀,從黑暗奇幻到沒有科學的科幻小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週的選書吧!

本週選書來自The New York Times、Amazon、Barnes&Nobel、Bookshop.org 2025/9/27前的小說暢銷榜單。

#1 Alchemised by SenLinYu

#2 The Secret of Secrets by Dan Brown

#3 What We Can Know by Ian McEwan

#4 The Loneliness of Sonia and Sunny by Kiran Desai

#5 Katabasis by R. F. Kuang


#1 Alchemised by SenLinYu

2025/09/23出版、紐時暢銷榜#1 & Amazon #1 & Barnes&Nobel#2 & Bookshop.org#4


這本是本週唯一橫跨四個榜單而且名列前茅的小說,除了成績亮眼外,會選擇這本書的主要原因是它的創作背景挺有趣的。


作者SenLinYu原本在同人小說網站連載她改寫哈利波特劇情的小說叫「Manacled」,因為故事包含妙麗和跩哥馬份之間的浪漫關係而廣受歡迎。後來作者決定出版,著手改寫,去除與哈利波特相關的元素,重新建立世界觀與角色設定,成為十分熱銷的這本📖Alchemised。


故事講述失憶的煉金術士Helena Marino在亡靈法術與戰爭摧殘的世界中,被迫面對自己殘缺的記憶與未知的過去。她被囚禁於最冷酷無情的亡靈法師手中,過去的秘密或許是左右戰局的關鍵。在這場黑暗奇幻的生存試煉裡,真相、身份與救贖交織成一場充滿陰謀與宿命的鬥爭。


這本書不只廣受粉絲歡迎,就連小說還沒正式上市,就已經被美國電影製作公司Legendary以七位數美金買下版權,而且被透漏這可能是書籍電影版權交易中金額最高的交易之一。


作者是日本與美國混血兒,在美國西北部長大。有網友在Tumbler問她SenLinYu是本名嗎,名字的意思是什麼。她回答意思會依照翻譯而有所不同,可能是森林雨也可能是森林浴,所以真的是漢語發音,不論是哪一種,「都比我本名美」,她這麼回答網友。


#2 The Secret of Secrets by Dan Brown

2025/09/09出版、紐時#3 & Amazon#2 & Barnes&Nobel#2

有很多外國人的名字,明明自己知道這個人,但看到英文名時無感,或者要思考好幾秒這是誰,直到讀了中文翻譯名時才知道喔~是他/她。而這位作者的名字屬於那種不用翻譯,一看就知道「啊是丹布朗!」「達文西密碼的作者!」「羅柏‧蘭登!」📖The Secret of Secrets今年九月出版的新書,是丹布朗的羅伯·蘭登系列之第六部作品,也是睽違八年的新作。

故事敘述羅伯·蘭登受邀前往布拉格,參加朋友也是知名意識科學家 Katherine Solomon 的演講,Katherine 即將公開顛覆人類意識本質的驚人發現。就在這時,Katherine 連同她的手稿一起失蹤,蘭登發現自己成了強大組織的攻擊目標,被一個來自布拉格最古老神話的恐怖攻擊者追捕。隨著故事情節擴展到倫敦和紐約,蘭登拼命尋找Katherine與答案。在未來科學和神秘傳說的雙重世界中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他發現一個驚人真相,而這個秘密將永遠改變我們對人類思維的看法。

紐時評論這本書提到丹布朗依舊展現了他一貫的複雜情節、緊湊節奏與出人意料的轉折,但也指出本書無法重現📖達文西密碼那樣的文化轟動與影響力;相對的,這本書更像是一種帶有懷舊意味的作品,提醒讀者回味布朗過往的輝煌時代。

“The Secret of Secrets” worked for me less as an idea-driven whodunit ... than as a wistful testament to the power of the printed word.

《秘密中的秘密》對我來說,與其說是一部以想法為導向的偵探小說 ...不如說是一部對印刷文字力量的令人懷念的證明。─ by The New York Times A.O. Scott


#3 What We Can Know by Ian McEwan

2025/09/18出版、Bookshop.org#3 & NYT#10 & Amazon#12

故事背景部份設定在 2119 年,英國低地被海水淹沒,國土分裂為多個島嶼。主角 Thomas Metcalfe 是一名學者,他在研究過程中挖掘出一首2014年一場晚宴中被朗讀、名為 “A Corona for Vivien”的失落詩作之線索。這首詩從未公開,目前下落不明。Thomas 一路追尋,逐漸牽出過去的人物、愛情、背叛、謀殺、身份與記憶之間的複雜糾纏。整部小說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空中交互對話,試圖尋找出:人類面對災難後,對過去、彼此與自己,我們究竟能知道多少? 

作者在他的個人網站提到,這部新作是一部「沒有科學的科幻小說」,雖然有未來與世界災變的設定,卻不以科幻為主,而是聚焦在人性、記憶、知識的哲學問題。作者認為我們生活在逝者與未生者之間。對於逝者,我們略知一二但不如我們想像的多;關於現在,我們意見分歧很大;而對於未來的人我們無法預測,但我們擔心自己會留給他們什麼。當我們的後代回首往事時,當他們想到我們留給他們的這個衰敗的世界時,會作何感想?基於這樣的想法,作者寫下這部小說,期望讓過去、現在和未來跨越時間的藩籬,互相呼應。

作者在1998年以📖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獲得布克獎,除了這本外台灣也有翻譯他2014年之前的作品,包含📖判決 (The Children Act, 2014)、甜食控 (Sweet Tooth, 2012)、太陽能 (Solar, 2010)...等。

Ian McEwan's Latest Is the Best Novel He's Written in Ages. 

Ian McEwan的最新作品是他多年來創作的最佳小說─ by The New York Times Dwight Garner


#4 The Loneliness of Sonia and Sunny by Kiran Desai

2025/09/23出版、紐時暢銷榜#14 & Bookshop.org#15

這是印度裔作家 Kiran Desai 的長篇小說,背景設定在1996年至2002年間,講述 Sonia 和 Sunny的故事,他們都是移民到美國的印度人,在印度的一列火車上偶然相遇。這次相遇引發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敘述多國多文化背景中交錯、成長、愛與認同的故事。

Sonia 在佛蒙特州完成學業後回到印度,她擔心自己被一位藝術家施加某種黑暗詛咒,讓她被過去的內心陰影所纏身。Sunny 則是一名在紐約掙扎的記者,他試圖逃離母親的權威控制與家族中的衝突。兩人在一次夜間火車上相遇,彼此被對方吸引,但因為兩人長輩曾試圖撮合而帶來的尷尬與阻隔,使他們既被命運牽引、又被難以突破的文化隔閡所束縛。他們在追尋幸福過程中,要面對國家、階級、歷史、族裔與代際遺產的重負。 這本書既是愛情故事,也融合了家族史詩、身份認同與文化流動性的探討。

作者Kiran Desai在1998年出版她的第一本小說📖Hullabaloo in the Guava Orchard即獲得關注,第二本小說在2006年出版📖The Inheritance of Loss (台灣翻譯出版「繼承失落的人」),獲得布克獎與美國書評大獎,講的是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一棟孤寂房屋中,描寫一位厭世法官的故事。而接下來的著作,就是沉寂將近20年後所出版的本書了,也已入圍今年2025的布克獎短名單。2025布克獎預計於倫敦時間11/10公布,有興趣的人可以關注一下。

Crowded but never claustrophobic, “The Loneliness of Sonia and Sunny” is among those most rarefied books: better company than real-life people. Feel the tingle.

The Loneliness of Sonia and Sunny》雖然擁擠,卻絲毫不令人感到幽閉,堪稱最稀有的書籍之一:比現實生活中的人更值得陪伴。感覺那種悸動吧。─ by The New York Times Alexandra Jacobs


A sweeping page-turner, The Loneliness of Sonia and Sunny is a kind of Romeo and Juliet story for a modern, globalized age...

《The Loneliness of Sonia and Sunny》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堪稱現代全球化時代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式故事 ─ Publisher Weekly


#5 Katabasis by R. F. Kuang

2025/08/26出版、Barnes&Nobel#4

這本書有關注的人應該不陌生,是匡靈秀在2025年的新作、台灣也已同步翻譯出版的「地獄修業旅行」。

故事從一場意外開始,主角的導師在進行魔法實驗時爆炸身亡,而那一起意外與主角的一次 「疏忽」有關,主角因此被捲入調查與自我救贖之旅。書中描寫學術制度中性別歧視、壓榨、學術不正義、靈魂拯救等議題。這本書被視為延續作者一直以來對殖民主義、語言、全球性壓迫隱喻的創作路線,但從殖民批判轉向學術內部矛盾的制度批判。

Katabasis在古希臘語指的是英雄前往地下世界的旅程,作者在專訪中表示,Katabasis不僅是字面意義,更是隱喻人物在學術體制、壓力、信念崩壞時,被迫進入最痛苦、最黑暗的內在或制度深處。

"Overall, “Katabasis” shines with devastatingly real characters and absorbing world building. Kuang’s sentences are delicious, her insights well-earned and deeply affecting. She’s also funny."

總的來說,《Katabasis》以極具感染力的真實人物和引人入勝的世界觀構建而大放異彩。匡的句子妙趣橫生,她的見解當之無愧,感人至深。她也很有趣。─ by The New York Times Kiersten White


[Kuang] takes readers on a clever and deeply cerebral, if sometimes fatiguing, journey through hell... It’s not perfect, but Kuang’s devoted fans will find this hits the spot. 

[作者] 帶領讀者踏上一段聰明而深刻的、儘管有時令人疲憊的地獄之旅……雖然並非完美,但匡的忠實粉絲會發現它恰到好處 ─ Publisher Weekl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