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日 星期一

[新書閱讀] 孩子盧, 你要比他更盧/蘇文清: 尊重孩子之前, 先教導孩子學習尊重別人與規則

 


「孩子盧, 你要比他更盧」這本是近期挑選新書時, 看完介紹後就決定買下的一本教育現場的書籍, 原因是讀到下面這段文字: 

「一句話或一個指令就能解決問題是大人渴望的教養魔法,但現實生活只有滿滿的無力感。」

「作者不喜追逐主流教育的思維,傾向以務實角度探討孩子的行為模式。」

作者蘇文清老師是位職能諮商師, 在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擔任所長, 經常處理特殊需求或有學習困難的孩子。他提到自己喜歡使用非主流的教育方法且強調務實, 這引起我的好奇心, 這個務實的方法是不是能幫助我在理智線斷掉之前, 還能想起這時候該怎麼做才能引導孩子並教導他該學習的態度或技能。

書中以16個孩子的故事讓讀者很生動的了解不同案例的狀況, 篇幅不長, 很好閱讀, 接著點出故事中遇到的問題, 再來告訴家長應該怎麼做以及該注意什麼, 最後再補充治療師的小提醒。

這本書喜歡的兩個教養概念, 第一個是在閱讀治療師引導孩子的過程發現, 教孩子要有「心機」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兩個不錯的教養概念, 第一個是在閱讀治療師引導孩子的過程發現, 原來教孩子要有心機。這個心機是, 當你在孩子身旁, 必須讓自己不被捲入孩子的情緒風暴中, 同時得扮演一個觀察家和策略家, 默默盤算以下的事情: 
1) 看懂孩子怎麼了
2) 你希望孩子做到什麼 或者 孩子自己想做到什麼
3) 孩子缺少什麼、需要什麼
4) 該如何引導孩子

這些想法交織下, 擬定一個做法, 堅持的陪伴孩子一次、兩次...的做下去, 孩子一定會改變。有策略的堅持, 這就是作者所謂你要比他更盧的「盧」。

舉書中第三個故事「容易破壞的孩子」為例, 裏頭講到哲哲太生氣踢破教室的門, 治療師看懂他是因為單純的發洩情緒但不曉得後果的嚴重性踢破了門。為了讓他記住自己的行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治療師故意製造緊張的氣氛, 告訴他踢破門的人必須自己賠償, 哲哲哭著說他沒有錢, 治療師說會幫他想辦法, 接著讓哲哲去拿剪刀跟膠帶來把門給黏上。 

有趣的事情來了, 當哲哲坐回座位時, 治療師故意把膠帶戳了一個大洞, 然後大喊「哲哲過來, 你的門破了!」這樣來來回回幾次, 孩子最後甚至直接守在門旁邊哪裡也不去。

在這個案例中, 治療師故意的再次製造破壞事件, 最主要是讓孩子記住自己的行為, 孩子總是容易健忘, 或者不敢面對而故意選擇性遺忘, 為了強化孩子的記憶, 趁著他不注意時多次將門戳破, 就是要提醒孩子之前不好的行為。至於該怎麼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生氣時不產生攻擊的行為呢? 這個故事還有後續, 可以翻翻書本看看作者的作法。

正確的教養技巧+明辨是非的能力+掌控自己的情緒=孩子會被改變


這個容易破壞孩子的案例讓我蠻大開眼界, 原來是可以這樣玩弄教小孩的啊 XD 重點其實如作者在他臉書直播中提到的, 「只要有正確的教養技巧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並且能掌控自己的情緒, 不要放棄的堅持下去, 小孩是會改變的。」我相信對家長而言, 包括我自己也是, 看懂孩子怎麼了需要時間的了解與觀察, 至於該怎麼引導孩子, 則需要從多方面獲得靈感, 觀察身邊其他家庭的互動、在群組中詢問其他爸媽的做法, 或者聽聽看看專家的建議...等等, 這本書在正確的教養技巧上提供滿多的案例可以供爸媽思考。找到適合孩子也適合自己的教養方式, 是我們身為父母一直在學習的課題。 

第二個教養概念: 正負向教養


第二個喜歡的教養概念, 是作者針對時下流行的正向教養提出的見解, 也算是解開我自己在教養上的盲點。

先從第16個故事談起, 這章提到一位「自以為是的孩子」, 當家長提醒孩子要詢問老師後才可以玩玩具, 孩子卻自顧自地拿起來但不小心打翻了, 家長說「叫你不要亂碰, 你看, 打翻了吧!」孩子回嘴說:「我又不是故意的, 誰叫你不讓我玩!」家長再度耐著性子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但還是要經過別人允許, 這才有禮貌。」

看完這個案例蠻心有戚戚焉, 跟我們家的相處模式有幾分像。在書中作者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以正向教養的角度來回答的話, 答案應該都是「是的」「當然啊」, 不過自己實際應用正向教養時卻發現很難拿捏界限, 讓孩子變的為所欲為, 而作者提出的答案值得思考:

1. 應該尊重孩子嗎? 
    尊重孩子前, 先教導孩子學習尊重別人與規則
2. 不該處罰孩子嗎? 
     處罰不等於打孩子, 日常的暫停與剝奪孩子權利都是一種處罰。
     處罰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它的教育意義存在。
3. 應該跟孩子講道理嗎? 
    孩子不懂時我們跟他講道理; 孩子明知不可而為之, 這時需要的是要求。
    堅持不是兇小孩, 而是拉高家長的姿態, 讓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
4. 認同正向教養嗎? 
    現實生活中不只需要正向教養, 正負向的狀況都會出現, 
    所以在追求正向教養前, 更要學習「正確教養」, 教導孩子正負向的因應策略。

這讓我想到日本繪本大師安野光雅在他的著作「思考的孩子」提到, 他認為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才能越挫越勇, 逐漸成長, 而最近的家長卻想打造一個理想而和平的園地, 乍看之下完美無缺, 其實只是假象。國小的他經常在運動會上跑最後一名, 為了掩飾尷尬, 他常常笑著跑步, 以前的他很討厭運動會, 但現在他反而覺得總是會有人吊車尾、會感到丟臉難過, 人就是這樣長大的呀! 現在的大人為了避免孩子感到難受, 經常說出「你跑完全程了耶」、「我們幫你拍拍手」, 安野光雅用了"聽了就討厭"來形容這種情形。他認為小時候笑著跑步雖然是段悲傷往事, 但也是難能可貴的寶貴回憶。

「不能當一個贏了就得意洋洋, 輸了就哭哭啼啼的人。人生在是免不了競爭, 現在的你不是為了拿第一而跑, 而是為了長大後, 贏了不會過度得意, 輸了仍擁有不被挫折打敗的自尊心 ─ 成為一個這樣的大人。」以上, 是我幻想中的帥氣演講。─ 安野光雅 「思考的孩子」

作者蘇文清老師在他自己的臉書蘇文清職能治療師有個新書說明會6/5直播影片推薦給大家, 裡面對於書本的補充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作者的想法, 有時間我再來整理時間軸給大家, 可以更快速方便得到自己想要的資訊。

書籍的相關資訊如下, 有什麼想法也歡迎大家留言一起討論交流😀

書名: 孩子盧, 你要比他更盧
作者: 蘇文清
出版社: 格子外面
出版日期: 2023/5/26
目錄:
01被誤解的孩子
──不要只看見壞的結果,而忽略了孩子努力想要好好表現的過程
02很「盧」的孩子
──善用現有的籌碼,引導孩子練習適當的問題解決方式
03容易破壞的孩子
──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再來想想要怎麼好好處理
04不喜歡被注目的孩子
──適時的忽略,反而會更成就孩子的表現
05越幫越忙的孩子
──不要只看見孩子幫倒忙,試著去看見孩子想幫忙的企圖
06容易分心的孩子
──利用策略與規範,打開有效的感官通道,以提升孩子接收訊息的能力
07容易退縮,缺乏自信心的孩子
──不用急著要求孩子參與,給予足夠的時間來做準備
08不肯分享玩具的孩子
──分享要從心甘情願的交換開始,避免孩子產生被剝奪的感受
09說謊的孩子
──營造信任的氛圍,累積孩子說實話可解決問題的正向經驗
10自以為好玩的調皮孩子
──協助孩子建立合宜的行為觀,正確的行為給予肯定,錯誤的行 為要求改正
11活動量大的孩子
──拖慢孩子的步調,打開有效接收訊息的感官通道
12故意哭鬧的孩子
──讓孩子體會哭是無效的手段,引導他們用說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13愛好面子的孩子
──利用優缺點穿插交替的說話策略,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能力
14沉默不語的孩子
──利用「孩子帶孩子」的策略,幫助孩子漸漸融入互動模式
15愛講反話的孩子
──講反話是為了引起關注,揭穿孩子的同時要給予臺階下
16自以為是的孩子
──愛的教育不等於溺愛,堅定的態度才能塑造規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