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系列的三本書 (包含「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 由德國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Annette Kast-Zahn 和 小兒科醫師Hartmut Morgenroth一起合著的三本貼切父母心中之痛、又能讓父母不慍不火解決日常問題的實用寶典。
當初因為我們家大寶進食的頭疼問題找到這本書, 她對於食物的偏好十分明顯, 不喜歡吃的食物就絕對不碰, 沒吃過的食材也沒興趣, 經常剩一大碗在餐桌上, 所以我們經常出現這樣的對話:
媽媽: 「妳再多吃一點啦」
大寶: 「我不要」
媽媽: 「妳不吃這樣等等就沒有點心喔」
有時候大寶會因為沒有點心而勉強吃幾口
有時候她真的不想吃那碗她不喜歡的東西時會說: 「沒有點心又沒關係...」
然後就會趁我不注意時跑到客廳去玩耍。
總之媽媽因為無法勸回位置上吃完那碗飯而感到火大, 吃飯的氣氛總是充滿碎碎念和一個想要逃離餐桌的小孩。
作者們將第一線小兒科遇到爸媽們經常詢問的吃飯問題, 提供了直接並清楚的解決方法, 輔佐科學研究實驗的結果來說服爸媽這樣的作法是合理且有用的。
就來看看是什麼做法吧!
第一章作者們即開門見山的把好好吃飯規則攤開給讀者:
- 父母決定 ─ 吃什麼、何時吃、如何吃
- 孩子決定 ─ 要不要吃、要吃多少
Alright! 很多人第一時間看完這個規則的反應應該會和我相同, 「小孩真的知道自己要吃多少嗎?由他自己決定要不要吃? 你確定?!」作者提出一個1928年實驗, Clara Davis醫生找了三位7~9個月大的孩子, 提供他們十道不同的菜色, 這些食物是未經加工、盡量是簡單的料理, 由孩子自己用手抓東西吃。六個月後, 三個孩子在發展與體能上, 各方面都是最佳狀態。
由實驗結果來看, 孩子自己決定吃什麼是可行的, 接下來的重點在於: 應該提供什麼樣的食物, 而什麼樣的食物不應該提供。有個超市食物實驗發現, 老鼠對於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會無法克制自己的攝取, 吃進自己身體所需的份量。因此, 這就是為什麼父母必須擔任決定「吃什麼」的角色, 若不限制孩子攝取甜食或高脂肪食物的數量會發生吃太多或偏食的情形。所以父母必須了解什麼是健康的食物可以無限量提供, 什麼是黃燈區、紅燈區的食物需要限制提供或盡量少吃, 書中對於「食物金字塔」有詳細的介紹。
作者們也提供一些小撇步協助父母可以執行好好吃飯規則, 畢竟規則看起來簡單, 但執行起來卻很困難, 常常不小心就會把以前的口頭禪「趕快吃」、「也吃太少了吧!」脫口而出。
- 別總是注意孩子吃了多少, 多多注意她是否健康活潑有活力
- 讓用餐氣氛保持愉快, 陪孩子吃飯跟她聊天
- 三餐時間固定下來
- 讓孩子坐在餐桌前專注面對眼前的食物, 關掉電視和收音機, 沒有玩具和故事書, 吃飯就是吃飯, 和大家一起聊聊天把食物吃下去, 如此而已
- 沒有一樣你愛吃的? 沒關係。你什麼都不必吃, 只要坐在我們身邊, 陪我們吃就好
- 孩子會拒吃新食物, 有些食物得在餐桌上出現二三十次以後才會被接受, 這很正常。可以鼓勵孩子嘗試新菜餚但不強迫。孩子吃了覺得不好吃允許她可以吐出來。
- 如果桌上擺著各式各樣豐富的菜餚供選擇的話, 孩子是不會營養不良的。
就像第一章結尾作者說的, 這本書鼓勵父母相信自己的小孩, 同時提供更具體的方法, 教我們依孩子的年齡應用這些規則。
書的最後附上了一些字卡, 是慢熟媽覺得很實用的, 因為改掉一個舊有的觀念和習慣需要一些時間, 而這些字卡能不斷重複地提醒爸媽, 「OK... 她現在說她整碗都不想吃... OK... (翻一下字卡) 沒有一樣你愛吃的? 沒關係! ...」
作者Annette Kast-Zahn在專訪中提到的, 「理想的父母該扮演的角色, 應該是不過於擔心、恐懼, 把生育子女看成一件平常的事。當我們學會帶著孩子, 卻依然能好好過自己的人生時, 生養子女才會變的真正有趣開心。」我想這三本書能讓我們成為這樣的理想父母更往前邁進一步。
書本資訊
書名: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
Jedes Kind kann richtig essen
作者: Annette Kast-Zahn & Hartmut Morgenroth
出版社: 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 2015/09/14 (原文2012/11/02)
目錄
CH1 好好吃飯非難事
1-1 吃飯是緊張還是有趣?
1-2 父母對吃飯應有的認識
CH2 餐桌變戰場?
2-1 當父母管太多時
2-2 當父母管太少時
CH 3每個年紀都好好吃飯
3-1前六個月:全靠吸吮
3-2 六到十二的月:過渡到與家人共餐
3-3一到六歲:「我已經不是小寶寶了!」
3-4學齡兒童——定型期
CH4 特殊問題
4-1當飲食失衡時
4-2當食物致病時
附錄:好好吃飯提示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